腸粉通常會放在竹簍中蒸熟,並撒上蝦皮。(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泰國麵食必吃:泰式腸粉吃過沒?3種吃法與由來

看見泰國編輯團隊

泰式「粿條」源起得溯及泰國華人移民,泰國華人包含福建、廣東、客家、潮州等,其中潮州與客家分別占前兩大族群。泰國本地飲食文化受到華人飲食習慣的影響,融合為獨具一格的美味。其中被華人觀光客誤稱泰式米粉的「粿條」,泰文名源自潮州語譯音,與泰式米粉湯相較,「粿條」之名有其不可取代的文化底蘊。

筒狀粿條?「泰式腸粉」名不副實?

「粿條」泛指麵食,其中「泰式腸粉」(Kuey-Tiew-Lord;ก๋วยเตี๋ยวหลอด)按泰文字面譯為「筒狀粿條」,ก๋วยเตี๋ยว是粿條,หลอด則是吸管、筒狀的意思,顧名思義,應該是狀似吸管的中空麵食,但令人困惑的是,該麵食並非中空狀,其實,筒狀一說,得源自早期做法,據說「泰式腸粉」今昔做法不太一樣,過去是以麵體包裹豆芽菜和其他餡料,水蒸後切小塊放在香蕉葉上,有點類似春捲,食用時放上豆干、五花肉等配料並淋上醬湯,因此以筒狀稱之。但後來為了延長保鮮改變了做法,不包餡料,要食用時把原本的餡料連同配料一併加上,也就是把原本包覆的食材改作配菜吃,再淋上調料,做成乾麵或湯麵皆可。

泰式腸粉一般會一份份放在小竹簍裡蒸,常見和燒賣一起販售。(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促經濟  麵條百家爭鳴

泰式腸粉」(Kuey-Tiew-Lord;ก๋วยเตี๋ยวหลอด)相傳鄭王時代便受到人民喜愛,後來前總理貝·鑾披汶頌堪陸軍元帥(Plaek Phibunsongkhram)執政期間,為促進經濟發展鼓勵泰國人多食麵條,當時甚至流傳了一首鼓勵國人吃麵的歌。前總理貝·鑾披汶頌堪認為麵條對身體有益,而且成分泰國都有,如果每天泰國人都能吃一碗麵,一天賣出1.8千萬碗,總收入90萬泰銖(當時一碗粿條約20泰銖)能平等分配給農民、漁民、小販…等。

當時麵食在政策推行下蓬勃發展,堪稱「麵食百家爭鳴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麵條,甚至誕生了眾所皆知的代表性泰國美食「泰式炒麵」(Pad Thai ; ผัดไทย),而「泰式腸粉」(Kuey-Tiew-Lord)的各種料理方式也在當時因應而生。

泰國經典麵食之一「泰式炒麵」(Pad Thai)(VISION THAI 看見泰國)

清爽美味  泰式腸粉3種吃法

現今市面上常見的腸粉約可分為3大類,來看看你喜歡哪一種?

泰式腸粉有3種吃法(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常見吃法1:一般泰式腸粉

一般款的泰式腸粉(ก๋วยเตี๋ยวหลอดแบบธรรมดา ; Kuey-tiew-lord-bab-tum-ma-da)主要有豆芽菜、豬碎肉、豆干,吃的時候以麵體包著、淋上醬料。

常見吃法2:綜合腸粉

綜合腸粉(ก๋วยเตี๋ยวหลอดทรงเครื่อง ; Kuey-tiew-lord-song-kreung)和上述一般吃法相似,但配料更豐富,一般會加上紅蘿蔔、香菇…等。

常見吃法3:改良版腸粉

改良版腸粉(ก๋วยเตี๋ยวหลอดประยุกต์ ; Kuey-tiew-lord-pra-yuk),麵體與蝦米混合後以水蒸,食用時放上豆芽菜、香菇、豬碎肉、豆干並淋醬。

直接看影片:配料超滿的古早味泰式腸粉

看更多必吃泰國麵食

泰式腸粉名店推薦

更多泰國美食、旅遊、生活指南盡在 VT GURU(VT 帶路)
巷子內美食都在這,怕胖不要點:【食在泰國】(Eat in Thailand)
不過癮嗎?跟著在泰國超過10年的黑熊,開箱更多好吃、好玩:黑熊V泰國系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