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秋千
大秋千是Devasthan寺的附属建筑,它的建立是为了按照婆罗门教信仰举行皇家Triyampawai仪式(一种印度教仪式),或荡秋千仪式,以凝聚民心并向湿婆、甘尼萨和毗湿奴三位神灵表达敬意。
大秋千是曼谷王朝早期建筑,建于佛历2327年,拉玛一世统治时期,按照婆罗门教的信仰,大秋千建在城市的“肚脐”上,位于市中心,从湄南河西岸城墙一直到玛哈坎堡的位置。它建于苏泰寺前、圆形砂浆底座上,两根又高又大的木柱装饰着镂空木板,两端还各有一根短柱,末端呈多层圆形,上绘有朱红色漆。目前的柱子采用金柚木制成,由于之前的柱子已破旧不堪,它是在2007年9月11日至13日更换的,这是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更换。
因为大秋千是帕纳空区的建筑,因此必须在其顶部安装避雷针并接地以防止损坏,1949年11月22日,艺术部将大秋千列为国家重要文物古迹,到今日已经有长达238年历史了。
为什么大秋千必须要用“金柚木”?
大秋千不仅是曼谷的一大特色,还是与婆罗门教信仰有关的神祇,因此它的修复保养必须按照宗教信仰来进行,因此需要用大型的金柚木,这是一种坚固的木材。用于制作秋千柱的木材的必须具有不小于 60 厘米的基围,不小于 50 厘米的顶围和不小于 20 米的高度。
大秋千不仅是曼谷的一大特色,还是与婆罗门教信仰有关的神祇,因此它的修复保养必须按照宗教信仰来进行,因此需要用大型的金柚木,这是一种坚固的木材。用于制作秋千柱的木材的必须具有不小于 60 厘米的基围,不小于 50 厘米的顶围和不小于 20 米的高度。
大秋千的Triyampawai仪式
Triyampawai仪式或荡秋千仪式,是婆罗门-印度教的信仰,是为了迎接湿婆来访人世间,这也是婆罗门教新纪元的开始。
Triyampawai仪式的信仰,来自于一个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乌玛德维与湿婆打赌,让大蛇摆动身体,湿婆单腿站立于其上,如果大蛇摆动身体时湿婆没有跌落,那说明这个世界仍安全稳固。由于Triyampawai仪式令人恐惧,因此自拉玛七世统治时期便被取消了。
大秋千周边5个不容错过的景点
大秋千是曼谷极佳的旅游景点,来曼谷游览的游客为了祭拜神灵,或是为文化之旅拍下漂亮的打卡照,为学着像Dinso 路、 Mahanop 路地区的本地老居民一样的生活,都可以前往大秋千附近。
Devasthan寺
Devasthan寺是婆罗门教的古老建筑,建于池塘中央,有三座泰式建筑,分别供奉湿婆神、甘尼萨神和毗湿奴,寺中牌子上还写有参拜祈福的顺序以及禁律和各种程序。
苏泰寺
苏泰寺(Wat Suthat)是拉玛八世国王统治时期修建的寺庙,被列为一级皇家寺院。 建于 1807 年,原名为秋千寺。
Mahannapharam Worawihan寺
Mahanparam Worawihan 寺建于拉玛三世国王统治时期,由其子 Annop王子修建。根据佛教信仰,在曼谷王朝建立期间,人们普遍在帕纳空地区修建佛寺,这座寺庙的有趣之处在于中泰合璧,供奉着素可泰的铜佛像,名为Phra Ruangthong。
大秋千社区
大秋千社区就建于其周边,由一群民房组成,他们自曼谷王朝早期便世代居住在此,一些房屋仍保留着古时的艺术特征,成为了有意思的商铺、咖啡厅,如果来到大秋千别忘记过去看看。
昭帝老爷庙
昭帝老爷庙是根据泰国华裔的信仰而建的,供奉着玄天上帝,以及关公神像、水尾圣娘,根据泰国华裔的信仰,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肖年份来这里化太岁。
有人说大秋千就是一个秋千没啥看头,那可能你对它的历史以及周边建筑了解还不够吧!这篇文章有没有帮到你呢?
本文转载自 沪江泰语《连Bella都来打卡曼谷地标“大秋千”,你还不来摆上一样的pose吗!》
看更多泰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