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尚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泰國政經研究,現任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臺灣東南亞學會秘書長,常受邀上各大媒體相關節目發表對泰國政局情勢剖析。)
2006軍事政變前-泰國紅黃對立的起源
2001年泰國國會選舉是1997年新憲法修改選舉制度以來的首次大選,選舉制度由以往的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 Vote, SNTV)改為小選區與比例代表制的混合制,希望可以改善以往小黨林立的亂象。而此次的選舉結果也確實改變了泰國的政黨版圖,甚至改變了往後數年的泰國政治。由電信業大亨塔克辛(Thaksin Shinawatra)所領導的泰愛泰黨(Thai Rak Thai Party)順利擊敗由乃川(Chuan Leekpai)所領導的民主黨(Democrat Party),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塔克辛的民粹式政策受到北部與東北部的農民群眾熱烈的歡迎,在經過4年累積的高支持率之下,再度率領泰愛泰黨在2005年的國會大選中,以過半數席次的377席,擊敗其他主要競爭對手,塔克辛本人也順利連任泰國總理,其個人的聲望也達於最高峰。雖然塔克辛享有極高的民意支持度,但是在他上台之後,透過「CEO總理」的口號,權力一把抓,大量安插他自己的親信進入內閣與其他政府相關部門服務,同時也安排不少他昔日在警界的友人或是親戚進入警界與軍方,幫助塔克辛有效掌控軍警的勢力。
塔克辛獨攬大權的情況引發了其盟友的不滿,從2005年下半開始,新聞評論性節目「每週泰國」主持人頌堤(Sondhi Limthongkul)在其節目中批評塔克辛,引發塔克辛的不滿,甚至告上法院(後在泰皇的建議下撤銷告訴),而後「每週泰國」節目便被TV9電台停止播出。塔克辛家族在2006年1月初出售秦集團(Shin Corp.)的股權給予新加坡的國營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獲利高達733億泰銖,但是卻不用繳交任何的稅金,因而引發強大的民怨。在頌堤等人組成「人民民主聯盟」(People’s Democracy Alliance, PAD)的推波助瀾之下,連續發動大型的街頭示威活動,將反塔克辛的風潮推向最高峰。最後迫使軍方出手,2006年9月19日,泰國出現了從1991年以來,相隔15年的軍事政變,將人在紐約聯合國開會的塔克辛解除總理職務,行政部門由軍方的國家安全委員會(Council for National Security)暫時接管。
2006年軍事政變後-泰國紅黃對立激化
2006年10月1日泰國軍方推派前將領蘇拉育(Surayud Chulanont)擔任總理,直至一年後舉行大選為止。2007年12月23日的國會大選,仍是由親塔克辛政黨獲得勝利,人民力量黨(People Power Party)的薩瑪(Samak Sundaravej)也於2008年1月正式出任泰國第25任總理,這也使得以人民民主聯盟為首的皇衫軍再度走上街頭,要求薩瑪下台,泰國政治對立態勢越來越明顯。最後薩瑪是因為在擔任總理期間主持美食節目,收取大約七萬泰銖左右的費用,於9月9日被法院宣告違憲被迫下台。
薩瑪下台之後,國會選出塔克辛的妹婿宋猜(Somchai Wongsawat)擔任總理,黃衫軍示威抗議持續,甚至於11月發動最後一役,佔據泰國廊曼與蘇凡納布兩座機場,誓言一定要宋猜下台。僵局一直持續到12月2日,人民力量黨因為在2007年大選中舞弊,被法院宣判違憲,宋猜也被迫下台,以人民民主聯盟為主的黃衫軍終於結束長達數年的抗爭。
在黃衫軍撤退之後,泰國國會選出了民主黨的黨魁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出任泰國第27任總理,艾比希年輕形象好,深得中產階級民眾與外商的歡迎,但是卻與北部、東北部的中下階層民眾差距甚遠,因此其上台之後,支持塔克辛的紅衫軍民眾也組織「反獨裁民主聯盟」(United Front of Democracy Against Dictatorship, UDD)加以對抗。從2009年3月份開始,在塔克辛海外喊話的激勵之下,紅衫軍效法黃衫軍走上曼谷街頭,並且封鎖總理府的作法,要求艾比希下台。2010年3月,紅衫軍再度上街頭抗議法院沒收塔克辛460餘億泰銖的資產,為期兩個多月的抗爭,最後在2010年5月19日,民主黨政府動用軍隊鎮壓收場,造成超過90位軍民喪生,可說是泰國近代政治史上最慘烈的政治衝突。
2011年大選,為泰黨(Puea Thai Party)的盈拉(Yingluck Shinawatra)贏得大選,並當選泰國第28任總理,歷經兩年多的順利統治,2013年底時因為有意推動赦免法而引發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運動。民主黨籍的前總理素貼(Suthep Thaugsuban)組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People’s Democratic Reform Committee, PDRC),希望透過體制內的國會不信任案投票,以及體制外的百萬人上街頭抗議,迫使盈拉下台。2014年5月,憲法法庭裁定盈拉因為2011年的一起人事調動案違法濫權必須下台。此項判決一出,並未解決曼谷街頭的對立情勢,反而造成雙方衝突對立的升高,最後軍方再度於5月22日宣布發動政變,接管政權。
泰式民主下的惡性循環
沒料到的是,軍方並未從2006年軍事政變與2010年鎮壓紅衫軍群眾事件中學得教訓,相隔8年後,於2014年再度發動軍事政變。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的紅黃之爭,已經持續將近10年的時間,在這10年間,紅衫軍所支持的政黨(泰愛泰黨、人民力量黨、為泰黨)一共贏得2005、2006、2007、2011、2014年共5次大選(其中2006年與2014年的大選後來被法院宣判無效),但卻被憲法法庭宣判違憲解散兩次(2007年5月30日泰愛泰黨被迫解散,成員轉入人民力量黨;2008年12月2日人民力量黨被迫解散,成員另成立為泰黨),但黃衫軍支持的民主黨從1992年以來並未贏得任何一場國會選舉,卻多次逃過憲法法庭違憲的判決;這10年間,一共出現3次司法政變與2次軍事政變,將紅衫軍所支持且皆是透過贏得大選上台的總理拉下台;另一方面,發動軍隊鎮壓紅衫軍群眾的民主黨藉總理艾比希,並非透過選票而上台,強調民主政治的政黨卻不斷訴求透過非民主的手段將民選總理拉下台。
泰國於1992年展開民主化以來,2006年的軍事政變讓所有泰國研究學者重新思考「泰式民主」(Thai-style Democracy, TSD)的精神與內涵,究竟泰國的民主出現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解析泰國紅黃對立原因
看更多泰國反政府運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