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疫情延烧,然而,因疫情而陷入险境的不只有人民的性命,还有脆弱的民主制度和新闻自由。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 Without Borders)4月发表的「2021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就称,亚太地区正遭受审查制度和假新闻攻击,综观东南亚诸国排名皆落在100多名以后,且相比往年多有退步的趋势。其中,泰国政府就利用「管控疫情」为由箝制新闻自由并大开民主倒车,以下带你一次了解该国当前状况。
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 Without Borders)今年4月发表的「2021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中,泰国新闻自由度在180个国家中排名140名,报告中提及政府以防疫、扫荡「假信息」为由通过行政命令限缩新闻与个人言论自由。
套在泰国人民头上的「不敬罪」
谈到泰国新闻自由,就不得不提一个套在泰国人民头上已久的紧箍咒——「不敬罪」(lese majeste),这项法条规定任何言行有辱王室或对王室成员不敬者将可被判最高15年有期徒刑。《路透社》报道引述乌汶大学(Ubon Ratchathani University)政治学院院长分析指出,泰国的保皇建制派(military-royalist establishment)数十年来滥用此法打击批评声音,以制造恐惧、阻止民众公开批评王室。这项法条被认为有违民主精神,成为2020年反政府示威运动中的主要诉求。
在疫情下,这项法条也被用来打击反对派声音。泰国今年6月开始代工AZ疫苗生产,然而接下订单的却是由泰国王室全权拥有的「泰国暹罗生物科学公司」(Siam Bioscience),这间名不经传的公司在过去并未有任何生产疫苗的经验。泰国反对派政治领袖塔纳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今年1月就在脸书直播中公开质疑政府此举有图利特定团体之嫌,批评政府疫苗政策不公开透明,最后因此遭到「不敬罪」逮补起诉。
塔纳通并非唯一的特例,根据泰国人权律师团(Thai Lawyers for Human Rights)统计,自去年示威运动爆发后,已经有695名示威者被以「煽动」、「造成公众不安」等罪名起诉;其中103人则被指控触犯「不敬罪」。
藉防疫打压新闻自由
近期,泰国示威运动因疫情升温再度死灰复燃,民众怒火集中于政府防疫不力、失败的疫苗政策、欠缺mRNA疫苗。面对民间排山倒海而来的质疑声浪,帕拉育政府也加大对反对声音的管控力道。近期,泰国政府就颁布一条紧急命令,禁止民众或媒体散布会「引起公众恐惧」、「国家不安定」的信息,违者最高可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该命令甚至授权泰国国家广播电视通信管理委员会(National Broadcas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BTC)可要求网络服务器提交违规言论的IP位址,立即予以撤除并将账户停用,扩大政府审查言论的权限。
这项紧急命令颁布后引发极大争议,除了引来人权观察组织痛批并要求撤销外,泰国记者协会(Thai Journalists Association)也发联合公开声明抵抗。经民间团体向民事法院请愿后,法院已经于8月6日裁定要求帕拉育取消这些限制。
尽管如此,人权观察组织指出,泰国仍有多项法条侵害新闻和言论自由,包括紧急命命令第1和27条,以及《计算机犯罪法》等。7月时,一名泰国饶舌歌手「Milli」就因在网络上批评帕拉育政府而被以《计算机犯罪法》裁罚2000泰铢。根据该法条,任何人若散播危及国家安全或煽动公众恐慌的信息,最高将可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和最多10万泰铢罚款。在同月,一名医生也因针砭泰国采购莫德纳的策略而遭到泰国政府制药机构(The Government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GPO)以毁谤为由向官方举报。
除了政府扫荡反对意见外,主流媒体也出现口径与政府越来越趋近的现象。无国界记者组织公布的报告中就指出,主流媒体陷入了「自我审查」的困境中,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有意避开敏感话题如2020年大规模示威游行运动,尤其是针对核心诉求的「王室改革」,各电视台都十分一致的自动消音。民间反对意见在主流媒体中系统性消失的状况令当地媒体生态前景堪忧。
本文转载自四方报《疫情下大开民主倒车 泰国如何藉防疫打压新闻自由?》
封面图片来源:Thai Enquirer
看更多相关
【3分种快速了解泰国示威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