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Chen(VISION THAI 看见泰国总编)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蔡明亮导演本人,第一次是约莫2001年,蔡导为当时的「你那边几点」巡回校园。再见蔡导,已相隔18年,在曼谷台湾同志影展的闭幕会。
当时看不懂的,却默默地发酵。当开始对「时间」产生焦虑,才明白,焦虑一直都是存在的。但就像蔡导说的:「焦虑,谁不焦虑呢?只是要怎么把那个焦虑感减少。」
8天前,蔡导在曼谷拍片,他提到这部电影和黑眼圈一样,也是在讲劳工,但不是在讲生态,而是在讲他们的心情。3年前就开始拍,起源于李康生当时生了一场歪脖子的怪病,赴香港求医的过程中,蔡导觉得应该要拍他,笑说拍他受苦。他说:「这场在曼谷的电影,我是在拍李康生在泰国遇到一个寮国人,就这么简单,但这部电影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不知道。」
蔡导接着说:「电影是一种对我生命、经验的表达。我想,我只能拍我经验的、看到的。我们不能假装知道很多事情,我们所知道的很少。」
或许,电影是活的,有生命的,在拍摄的过程中会自然地生长,无法预测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而当电影上映,随着每个观影者的背景、心境、经历,又会呈现不同的样态。每个人触发点不尽相同,当然,也有不少人是被碰触到睡眠穴道,但总有人是醒着的,需要的。
或许,这就是蔡导所说的,「电影是有力量的,但有力量的电影,不会是电影工厂千篇一律生产的。」
我只能拍我经验的、看到的。我们不能假装知道很多事,我们所知道的很少。(蔡明亮导演)
在接受VISION THAI看见泰国专访时,蔡导提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的教育比较像是职业训练,教你出社会要怎么赚钱、生存,但却没有教我们要怎么『爱』。所以为什么要有电影?电影就是要告诉你,这世界上存在很多的问题、阴暗面。而我们总要给环境一些时间,无法立刻就改变。」
提问观众响应,「看你的电影,我不需要台词。」那一刻莫名感动,所谓文化、语言的隔阂,瞬间穿透。
蔡导笑说:「我不相信电影台词。你信吗?」
当一部电影,跳脱主流框架,抽离剧本、卡司、市场的概念,当脱离世俗对电影的认知,我们就会质疑他在拍什么?
蔡导接受VISION THAI 看见泰国专访时,以上月在台北光点华山上映的新作《你的脸》为例,他说:「13张特写,包括12个老人和1张李康生的脸,看完,每个观众的反应不同,但没有人怀疑我。」他接着说:「这是一个新的观影经验,电影有很多种可能性,甚至你不需要去理解,而是去『看』,就像这部电影,在光点华山放映,瞬间华山变成一座美术馆。」
电影有很多种可能性,甚至你不需要去理解,而是去「看」。(蔡明亮导演)
好的观众要如何培养?蔡导以欧洲阅众为例,他说:「是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培养美感,会去欣赏各种不同的人事物。而这是亚洲缺乏的。」
「电影,是什么?」
蔡导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去思考『电影』,思考『表演』,去思考『真实』。」
从「质疑」到「反思」,蔡导留下了一个回归本质的问题给我们。很有他的电影风格。
看更多:相簿│2019曼谷台湾同志影展闭幕片:蔡明亮《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