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yal-cremation-king-bhumibol-adulyadej

從泰王蒲美蓬喪禮儀式看懂王家喪禮禮器與典故

看見泰國編輯團隊

【看見泰國】王家靈柩的檀木層泰王蒲美蓬·阿杜德(His Majesty King Bhumibol Adulyadej,以下稱「蒲美蓬」)王家喪禮準備將近1年,斥資近30億泰銖籌辦,由精通歷史與文學詩琳通二公主(Princess Maha Chakri Sirindhorn)親自督導,在儀式上詳細考據並制訂流程,同時泰國文化部藝術司(Fine Arts Department, FAD)也動員大批藝術家與建築師共同參與禮器的修復和製作。為了10月26日的王家喪禮,各個流程的儀隊人員都經過半年多的訓練,並於王家喪禮前舉行了4次實際走位,可見該喪禮之精緻與隆重。

泰國的王家喪禮擁有非常嚴謹的喪禮制度,包含儀式、禮器與時辰都有嚴格的規定,其中禮器的部分更是從200多年前拉瑪一世時期流傳下來,每一件禮器背後都有複雜的規定與意義,以下是王家喪禮中最重要的禮器介紹。

王家靈柩

王家靈柩(Royal Urn)是專門為國王、皇后以及王室成員製作的靈柩,不同於一般的靈柩,王家靈柩呈柱狀,原因是泰國王室成員過世後,大體呈坐姿放置於王家靈柩。

王家靈柩依據不同的王室等級會有不同花紋與雕刻,整體一共有3層,分別為外層、內層以及檀木層。內層以鐵澆鑄並鍍金,外層以木頭雕刻後鑲上金片與小片鏡子,形狀成八邊形,蓋子採用傳統泰王皇冠的樣子,上面鑲有排列成各種花紋的珠寶,只有高級王室成員逝世才可使用,外層大部分時間與內層合在一起。

王家靈柩外層

檀木層是以上等檀木製作並以精細雕工製作,搭配傳統藝術圖案與幾何構圖,泰王蒲美蓬的檀木層是由文化部藝術司動員150藝術家合力製作。檀木層可以包覆內層,在早期,檀木層在王家喪禮中與內層一同火化,但自從拉瑪七世的皇后Queen Rambhai Barni之後,精緻的檀木層就不再用於火化,而被保存下來紀念與研究,大部分收藏在曼谷國立博物館(Bangkok National Museum)。

國王逝世以後,大體放置於內層,由外層包覆安置於大王宮(大皇宮)兜率皇殿(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西側陽台的Suwan Benchadon Royal Catafalque靈堂上,象徵王權的9層王傘 (Nine-Tiered Great White Umbrella of State)下方,周圍則放置各種王室器具、徽章與禮器。在王家喪禮這一天,王家靈柩會從大王宮(大皇宮)移至王家靈車上,送往位於王家田的王家火葬場,然後送至中央的主塔內,此時會先拆除外層並換上檀木層。

王家靈柩的內層(圖片來源:CiNNtv3)

除了上述3層之外,火化之後的骨灰將會裝置於王家骨灰罈(Royal Reliquary Urn),其外型是王家靈柩外層的縮小版,以黃金打造並用鑽石與珠寶裝飾。

王家靈柩的檀木層(圖片來源:ZONE)
王家骨灰罈(圖片來源:Thairath)

9層王傘

在泰國古代王室傳統中,王傘是國王專屬的禮器,象徵王權。王傘由白布製作,每一層環有3圈黃金緞帶,由下到上共有9層,每往上一層都會比下層小,最底層則有黃金花飾吊墜。

9曾王傘

王傘共有3種等級,5層使用於王儲、7層使用於尚未加冕的國王,9層使用於加冕後的國王。王傘只在王家的重要儀式中出現,例如泰王蒲美蓬加冕典禮時使用,另外則使用於王家喪禮。王家喪禮中,王傘全程與王家靈柩一同移動,扮演守護的角色。

當王家靈柩移動到王家火葬場後,王傘則放置於主塔閣(Principal Pavilion)頂端;火化之後,王傘也會繼續護送王家骨灰罈到各處存放地。目前泰國共有7隻王傘,6支在大王宮(大皇宮),1支在杜喜皇宮(Dusit Palace)。

王家靈車與御轎

王家靈車的造型源自古代國王的駕車,象徵國王具有神的獨特身份。歷史證據顯示王家靈車從大城時期(Ayutthaya period)到卻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都用於王家喪禮。御轎(Royal Palanquin)是由挑夫抬著,當國王要參加儀式或在非正式場合使用。國王也授與王室成員、著名賢達、高級的僧侶使用御轎。使用於王家喪禮的王家靈車和御轎現在均保存於國立博物館。

王家靈車-瑪哈披猜號

木製古代戰車,經由上漆與鍍金處理,並以琉璃裝飾,車上設有一座小型塔閣(Busabok)。該車長18公尺、寬4.84公尺、高11.2公尺、重13.7公噸,需要222名成人才能拉動,是王家喪禮中最重要的靈車,建造於1795年泰王拉瑪一世時期,第一次用於1796年其父親的王家喪禮。

自此之後,瑪哈披猜號Great Victory Chariot一直用於運送國王、皇后以及其他王室成員的王家靈柩。由於該車在超過200年的歷史中不斷經過維修與補強,例如在拉瑪六世時不僅重修過,也增加車輪來承受車體重量;這次在泰王蒲美蓬的王家喪禮也重新裝修過。

王家靈車

王家靈車-帝釋天號

尺寸長17.5公尺、寬4.9公尺、高11.7公尺,重12.25公噸,同樣在拉瑪一世時期建造,用於載運高級王家成員的王家靈柩,但很特別的是它曾經載運過拉瑪六世與拉瑪八世的王家靈柩,由於當時的Great Victory Chariot狀況不佳。1985年文化部藝術司(FAD)將帝釋天號Vejayanta Royal Chariot重修,用於載運拉瑪七世皇后Queen Rambhai Barni的王家靈柩。

王家靈車(圖片來源:Wikipedia)

王家御車

一樣是木製車身,上漆後鍍金並以琉璃裝飾,特別之處是車身突起處雕刻為那伽王(Naga King),車上也設有一座小型塔閣(Busabok)。該車由僧王或高僧乘坐,在王家喪禮時這台車會在儀隊前方,由僧王唱誦經文帶領祈禱。

王家御車

王家御車一樣建造於拉瑪一世時期,同樣在1796年拉瑪一世父親的王家喪禮時首次使用。當時共建造3台:第一台用於載送高僧,高僧會唱誦《阿毘達磨 (Abhidhamma)》經文;第二台由拉瑪一世乘坐,並牽著連接王家靈柩的繩索;第三台由拉瑪一世的弟弟乘坐,負責在喪禮上灑米香與花朵,後來這台車在王家喪禮上就由資深王室成員負責布施物品給沿途民眾。

到了拉瑪六世時期針對王家御車的儀式作了調整,往後只用一台載送僧王引領祈禱。

王家運砲車

像是一台運砲車,只用於國王或有軍階的王室成員。這台車負責載運王家靈柩在王家喪禮中逆時針繞行3圈,該車首次使用於拉瑪六世時期,取代傳統的3軸御轎(Palanquin with Three Poles),拉瑪七世依據拉瑪六世的遺願,使用該車載運拉瑪六世的王家靈柩進行王家火葬場的3圈逆時針繞行儀式,該車最近使用是在1950年拉瑪八世的王家喪禮,泰王蒲美蓬的王家喪禮也使用。

王家運砲車

2軸鏡御轎

小型的2軸轎子,需要8名壯丁才能抬動。這個椅子有一個木頭雕刻的基座,以金箔葉和琉璃裝飾,用於王家靈柩在大王宮(大皇宮)兜率皇殿(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搬運到the Golden Palanquin with Three Poles上放置使用。

2軸鏡御轎 Waen Fa Minor Palanquin(圖片來源:CiNNtv3)

3軸御轎

在拉瑪二世時建造,首次用於拉瑪一世的王家喪禮,是一座大型雕刻木轎,鍍金並以琉璃裝飾。該轎共有4層,最上層的四邊設計有雕刻圍欄,並以琉璃裝飾,正前與正後方各留一段寬度沒有圍欄。

該轎子由3根木軸支撐,在頂層平台有一塊8邊形木板,設有4個扣具固定王家靈柩,用於運送王家靈柩從大王宮(大皇宮)兜率皇殿(Phra Thinang Dusit Maha Prasat)到王家靈車Great Victory Chariot上,靈車會停在靠臥佛寺東側的皇宮外圍。The Palanquin with Three Poles長7.73米,高1.78米,重700公斤,需由60名壯丁才能抬動。

3軸御轎 Palanquin with Three Poles(圖片來源:CiNNtv3)

蓮花御轎

共有2根木軸支撐的小坐轎,是僧王或高僧在王家靈柩從大王宮(大皇宮)運往王家靈車時帶領唱誦一小時《阿毘達磨 (Abhidhamma)》乘坐,以及搭載僧王在王家火葬場進行逆時針3圈繞行,需要16個人才能抬動。

蓮花御轎 Lotus Petal Palanquin/ พระเสลี่ยงกลีบบัว

那伽雲梯

一個特殊的雲梯,欄杆設計為蛇神那伽(Naga)的頭,用於將王家靈柩移至王家靈車-瑪哈披猜號(Great Victory Chariot)上,以及在王家火葬場將王家靈柩卸下。這個雲梯於1811年建造,由拉瑪一世的外甥Phithak Montri王子設計,看起來很像現在的手扶梯,但可以用手搖的方式可以將人起降。該雲梯首次使用於1812年拉瑪一世的王家喪禮中,在此之前王家喪禮使用鷹架搬運王家靈柩。

那伽雲梯 Naga Conveyor/ เกรินบันไดนาค

4軸御轎

具有4根木軸支撐的坐轎,上面裝有塔閣(Busabok),塔閣(Busabok)內有座椅,轎身是由木頭雕刻鍍金,共5.48米長、1.03米寬、4.23米高,需由56名壯丁才能抬動。該轎過去是國王參加重要儀式時乘坐,例如在國王的加冕儀式中,國王從大王宮(大皇宮)的住處前往玉佛寺(Wat Phra Kaeo)參拜時,也使用於運送王家骨灰罈(Royal Reliquary Urn)從王家火葬場回到大王宮(大皇宮)。

4軸御轎(圖片來源:CiNNtv3)

小4軸御轎

為了泰王蒲美蓬的王家喪禮全新打造的轎子,由柚木雕刻鍍金而成的方形塔閣(Busabok),以天神Thep Phanom做裝飾,長、寬皆是5.48公尺,高4.14公尺,同樣需56名壯丁才能抬動。此轎用於載運泰王蒲美蓬骨灰從王家火葬場到瓦叻波披佛寺王家陵園(Wat Ratchabophit)和僧王寺 (Wat Bowonniwet Vihara)。

小4軸御轎(圖片來源:Manager Online)

表演節目

在王家喪禮中安排表演節目是源自於大城時期(Ayutthaya period)的古老傳統,是王室告知民眾國喪結束的一種方式,也為了彰顯國王的偉大。歷史記錄上王家葬禮中的表演節目有箜劇、木偶戲、皮影戲、京劇、孟族舞蹈、泰式傳統舞蹈Thep Thong Dance、特技雜耍等。

泰國王家喪禮表演節目

卻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中王家喪禮中首次有表演節目是在1796年拉瑪一世父親的喪禮上,這個傳統在拉瑪五世的王家喪禮中取消。在泰王蒲美蓬王家喪禮的表演節目,文化部藝術司分別參考了1996年HRH Princess Srinagarindra(蒲美蓬母親)、2008年HRH Princess Galyani Vadhana(蒲美蓬的姐姐)、2012年HRH Princess Bejaratana(蒲美蓬阿姨)等時期的活動節目,規劃出箜劇、皮影戲、木偶戲,最特別的是交響音樂會,有多名泰國音樂家與歌手演唱泰王蒲美蓬的作品。


先王拉瑪九世致敬

2022疫情期間泰國入境攻略資訊站
>>攻略詳情點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