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俊業(臺灣駐泰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資深外交官)
白象(ช้างเผือก)的圖騰式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對萬物有靈的信仰,這種信仰後來被納入宗教解釋體系。遠古時期,早在印度教誕生前,更早於佛教興起前,東南亞人民認為白象代表雨神,是生命和豐收的象徵。印度神話中,白象成了戰神「因陀羅」的坐騎。對於篤信佛教的泰國人民而言,傳說佛祖的母親摩耶夫人曾夢見釋迦牟尼坐著蓮花寶座,帶著銀項圈,以白象的形象出現,祂發出悅人的聲音並跪下額頭觸地磕拜後,輕柔的撞向夫人右側腹內。摩耶王后醒後,遂將此奇夢詢問占卜師獲告,不久將出世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會成為偉大的國王或澤庇後世的宗師,也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因此泰國佛教徒堅信白象就是佛祖的化身及庇護王權的象徵。
白象在泰人心中歷來被視為神獸,象徵君主聖明、善行典範、國家昌盛之意,會給國家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因此將白象視為鎮國瑞獸。在佛寺中,白象雕像常和佛像共同擺放供奉祭拜。自古以來,白象並非指全身純白的大象,凡是金黃、銀白、粉紅、嫩綠等膚色的大象,倘能通過皇家鑑別師繁複的判定標準(包括眼睛顏色、指甲、尾毛、生殖器、背部線條等),而成為大象中最優秀的血緣品種,如此僅皇帝有資格擁有和飼養白象,以示承繼「天命」。
泰史經常記載大象為古代戰將坐騎,白象更是皇帝出征的專屬御坐,對於捍衞國家具有重要功績,因此大象自然成為泰國尊貴、勇敢與權威的精神象徵。白象曾經是泰國100年間(1817-1917)國旗上的主要標誌,藉此表示王室對白象的重視。1861年泰皇拉瑪四世特以「三首白象」為圖樣,創頒「白象勳章」(分為特等大授騎士章、一等大十字騎士章、二等指揮者騎士章等八種等級勳章)為授予外籍人士之最高榮譽。1998年初泰國國家級委員會決議選定「白象」為國寶動物後,政府內閣又依照「保護泰國大象協調委員會」建議,於同(1998)年11月26日發佈公告,規定每年3月13日訂為「國家大象日」,目的是要喚起泰國人民對大象文化的集體記憶,讓人們重視大象在泰史中的重要意義。
本文節錄自〈泰國祥瑞五靈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