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劇《天生一對》都看了吧,有沒有人注意到他們使用的貨幣是什麼嗎?開啟阿瑜陀耶時期的貨幣制度知識!當時人們用什麼來進行商品交易?當時泰國的貨幣系統是怎樣的呢?
在阿瑜陀耶之前人類早就發明了貨幣作為交換商品的媒介,扶南時期(佛曆6世紀)墮羅缽底時期(佛曆11世紀),室利佛逝時期(佛曆13世紀)和華富裡時期(佛曆12世紀),到佛曆18世紀素可泰王朝,卜當第一次生產,並一直沿用到曼谷王朝早期。
因此,阿瑜陀耶時期用的卜當應該跟素可泰王朝的一樣。此外,還使用其他類型的貨幣,總共有4種。
目錄快速點
卜當(เงินพดด้วง)
卜當是由銀條鑄造而成,它的首尾兩端被彎到了一起,被認為是一種高價值貨幣,價值就等於打造這種貨幣的金屬重量,因此更多是在國際貿易中而不是在民間使用,分為四泰銖、一泰銖、二分之一泰銖、四分之一泰銖、十二薩當半、三薩當6種。四泰銖因為價值過高,而二分之一泰銖價值又不適合支付日常開銷,使用不方便,所以鑄造得很少,僅在阿瑜陀耶早期使用。
據推測,“卜當”的名稱起源是錢的形狀是像甲蟲一樣圓形,外國人叫它“子彈幣”(Bullet Money)。總之,雖然素可泰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卜當,但是到了阿瑜陀耶時代卜當已經得到發展,它們在形狀、大小、重量和金屬類型上有所不同,例如長度變短,兩端彎曲圓潤,不像素可泰卜當那樣兩端是鋒利的切口。
卜當幣上印有徽章,素可泰時期印有2個以上的徽章,徽章上可以是牛、兔子、海螺、獅子等高級動物的圖,到了阿瑜陀耶就只有2個,上面是金法輪圓環,象徵國土,前面部分是國徽,因朝代而異。
有資料記載,那萊大帝在位期間,用的是金法輪圓環和稻穗徽。其他朝代有象徽、蓮花徽、花叢徽、兔徽、烏通蓬花束徽、Rajawat徽章、Phra Som Dokmai徽、船錨徽、鳳尾徽和金翅鳥徽,這些都無法肯定是屬於哪個朝代。
另外,阿瑜陀耶時期的卜當幣形狀、重量和徽章都是同樣的標準,由政府統一發行。
貝幣(เบี้ย)
貝幣是微小的貝殼,有歷史記載,跨海到東南亞經商的外國人,帶來了馬爾代夫的貝殼用作交換低價值商品的媒介。因此,貝幣得到廣泛使用,包括阿瑜陀耶王朝也把貝幣作為零售貨幣。
貝幣是貨幣體系中的價值最低的,每1 att約等於100貝幣(約1薩當半),百姓日常使用,而統治階級則用來徵收罰款,以管理違法的平民或奴隸。
然而,因為貝類來自大海,因此暹羅的貝幣只能從外國商人那買。貝幣有2種,即Bia Chan和Bia Nang,有時會出現貝幣短缺,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貝幣進口費比較貴,如每十二薩當半等於600-1000貝幣。
銅幣(ไพและกล่ำ)
銅幣(分為pai和Klam)是由銅、黃銅等非金銀的金屬製成的貨幣,因此價值不太高,低於卜當,方便百姓。阿瑜陀耶時期的貨幣部分指出,2 klam = 1 klam,2 klam =1 pai。
陶幣(เงินประกับ)
陶幣是用陶土鑄成的硬幣,形狀呈圓形,印成各種形狀,即蓮花、女性人鳥、兔子、獅子,在貝幣短缺時使用。如波隆摩閣國王陛下在位時,貝幣短缺不得鑄造陶幣代替一段時間,直到商人帶來新一批貝幣,他們才恢復使用貝幣。
阿瑜陀耶貨幣換算如下:
- 1 ชั่ง = 20 ตำลึง
- 1 ตำลึง = 4 บาท
- 1 บาท = 4 สลึง
- 1 สลึง = 2 เฟื้อง
- 1 เฟื้อง = 4 ไพ
- 1 ไพ = 2 กล่ำ = 200 เบี้ย
- 1 กล่ำ = 2 กล่อม = 100 เบี้ย
- 1 กล่อม = 50 เบี้ย
話說貝幣真的好漂亮,晶瑩剔透的,拿在手裡冰冰涼涼的,一看就是寶貝!
本文轉載自 滬江泰語《這是泰銖的前身,阿瑜陀耶時期貨幣小知識,《天生一對》劇迷們注意到了嗎》
看更多泰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