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在語言、文學和宗教等方面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圖片來源:Pexels@Vivek)

印度文化的痕跡在泰國無處不在,你了解泰國人口中的“大難不死”嗎?

看見泰國編輯團隊

要說哪裡的文化對泰國影響最深,那便莫過於印度了,時至今日,你都能從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看到印度文化的影子。就連泰國人口中經常說的一句熟語:“大難不死(ดวงยังไม่ถึงฆาต)”也和印度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究竟泰國人口中的“大難不死”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來看看。

泰國在語言、文學和宗教等方面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圖片來源:Pexels@Udayaditya Barua)

泰國各方面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

對於印度的“焚屍”文化,全世界人都抱著“一定要親眼觀看一次”的目標,尤其是瓦拉納西的焚屍,這裡也被譽為火光永遠不熄滅的城市,因為這裡永遠都有人世間的出生和死亡,在恒河流域的北方邦有著5000多年不曾熄滅的火和不曾消散的煙霧。

火葬地點的名稱是馬尼卡尼卡河壇和哈瑞希昌德拉河壇,這兩個河壇的名字就是泰國一句很有名的熟語”ดวงยังไม่ถึงฆาต”(大難不死) 的來源,是很多人經常說的,並且都想在發生了大災難之後聽到這句話。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 /khaat3/ “死亡”好端端的怎麼就成了泰國人說順口的一句熟語?

泰國在語言、文學和宗教等方面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圖片來源:Pexels@Vivek)

泰國人口中的“大難不死”什麼意思?

“ฆาต”這個詞是印度人用來稱有著階梯下到恒河的地方的,尤其是在瓦拉納西城中共有88個河壇,這些河壇都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馬拉維亞河壇、阿西河壇、杜勒西河壇、耆那河壇、拉克希米河壇等等。

但是泰國熟語中的”ฆาต”是用來焚屍的河壇,就是恒河邊上的馬尼卡尼卡河壇和哈瑞希昌德拉河壇,生命在回歸到神靈的懷抱前身體在這裡接受洗禮。但對於印度人來說,在他們知道自己無法抵抗死神之後,就產生一個強烈的願望,並子孫能夠把自己停放在神聖的恒河畔,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次呼吸。

為什麼只有這兩個河壇呢?為了講述得更加完整,我們追溯到了馬尼卡尼卡河壇和哈瑞希昌德拉河壇名字的起源。馬尼卡尼卡將會分成兩部分,分別是馬尼卡尼卡水井和馬尼卡尼卡河壇。

馬尼卡尼卡水井是一處水井或一個四邊形的湖,長寬大約10米,在有的經書中將其稱作Chakputkarinee,即毗濕奴神的足跡,人們現在還能夠看到,有的經書講述到:“一天,濕婆和帕爾瓦蒂在水井中洗澡的時候,濕婆的王冠“馬尼”和帕爾瓦蒂的耳環“卡尼卡”掉在了水井中,因此這座水井就被稱為馬尼卡尼卡水井(Kund是水井的意思)。”

哈瑞希昌德拉河壇中的“哈瑞希昌德拉”是阿瑜陀耶城的一位國王,這位國王被隱士變成為一位隱士成來檢驗他的德行,挑他的一些小錯誤,讓他最終變成了一個奴隸,還把他最心愛的王后和王子賣給了別人,還說要將自己也售賣出去。

最後,國王成為了低等種姓人的奴隸,承擔焚屍的工作,後來國王和王后相見,決定把自己也焚燒掉去追尋之前被蛇咬傷而去世的兒子,一直以來國王和王后為了維持正直都都非常痛苦,在自焚之前說到:“希望這裡成為讓我們靈魂純淨的地點,就好像黃金在模具中閃耀的光芒一樣。”

當身體沒有呼吸之後,用白布包裹起來,用鮮豔的萬壽菊裝點,放在7節竹上,然後抬到馬尼卡尼卡河壇和哈瑞希昌德拉河壇,一路都會有很多行人,有些屍體會被放在巴士或推車上運送,能夠聽到不斷的祈禱聲:”Rama Nama Satcha Hae”,意思是:“只有羅摩的名字為真,其餘所有的名字,全部毀滅。”

泰語熟語“大難不死”的意思是:這個人還沒有到要焚屍的時候,用自己好的思想、行為、言語創造了好運,就算到了焚屍的河壇也不需要擔心。

本文轉載自 滬江泰語《印度文化的痕跡在泰國無處不在,你瞭解泰國人口中的“大難不死”嗎?》


看更多泰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