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ck Huang
上月於泰國外國記者協會(FCCT)舉辦「公投後經濟改革」專家座談會,請到企業家Chris Bruton、泰國外商總會主席康樹德(Stanley Kang)、法政大學教授Pavida Pananond以及世界銀行東南亞事務部主任Ulrich Zachau與會,分享產官學領域對泰國政經情勢的看法。
憲法公投的結果為泰國公民以超過6成的支持率贊成軍方版本的憲法修正案,可能最快明年初將舉行全國大選,產生新的政府與內閣。對此,居住在泰國近半世紀的Chris首先表示,期待新政府能夠一如過去的改革步調,續推動各項民生建設。同時他也指出,「貪腐」一直是泰國政界的頭痛問題,但其中又分為「好的貪腐」(well corruption)和「糟糕的貪腐」,前者在滿足當權者的同時,至少有利於普羅大眾。對此,Chris表示,「甚至有部分商界人士認為君主制度與軍事集權反而提供了穩定的商業發展環境…但我個人不予置評」。
Stanley針對外商總會過去的成就進行簡報,Stanley表示,「做為商界代表,常需負責與政
府協調並對經濟政策提出建言,而泰國歷屆政府無論怎麼更換,都很清楚明白外資是泰國的重要經濟命脈,理當會以優惠政策吸引投資。會談中提及政府與外商總會積極發展四大目標:自由貿易環境、創新製造業、安全投資與高品值觀光等。」
Pavida則從自身研究角度出發,指出,「泰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優勢與挑戰。她認為泰國為於區域中心,具有很好的地理區位。然近幾年受球不景氣影響,外資流入不如預期,政府反而可藉此機會鼓勵本土企業向外發展,拓展區域商機。而在經濟改革部分,許多重要政策早已討論多時,若能夠貫徹,相信泰國未來十幾年的發展可望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但問題是,我們都知道該做什麼,不過是否能真正做到,考驗各方的決心與執行力。」
最後,世銀的Ulrich表示,「經濟改革必然牽涉到人力資源,進而提出『教育』與『老齡化』的思考面向。提升競爭力與生產力,須得從人才教育著手。在來,泰國總勞動人口已在2015年達到顛峰,未來將面臨少子化、老齡化與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新政府必須全面考量。」同時她也呼應Pavida的談話,表示,「任何結構性的改革,實際貫徹比政策口號來的重要,無論任何黨派執政,都是必須堅持不被私人利益影響。」